流量之乱:谁在为互联网“顶级流量”买单?

Track-聂风   ·   发表于 2018-08-20 11:48:35   ·   黑客新闻

随着互联网流量变现产业的强势发展,巨额利润驱动下,越来越多的黑产从业者们涌入其中,刷量成为一场进行中的狂欢盛筵。谁在运作地下流量造假产业?谁在为互联网虚假流量买单?防水墙从互联网刷量产业形态及需求者视角切入,为你揭秘这个鲜为人知的地下生态。                                                                                                        

楔子:囚徒困境

凌晨两点,北京东四环的某写字楼里,灯火通明。

阿K用力伸了个懒腰,身体疲惫,脑袋却依旧清醒。随着敲下最后一行数字,阿K长舒一口气——这份亮眼的数据,足够向金主爸爸交差了,自己的月度KPI也有了着落。

前些日子,阿K替公司拿下了一单大案子:甲方爸爸是某知名汽车品牌,需求是帮新车试驾活动做线上推广。对方给到的推广费不高,给出的指标却非常犀利——试驾活动网络曝光量需达百万次。

对于这类棘手需求,阿K已颇有经验——开一个观看人数逾百万的直播,发几条转发过万的微博,品牌流量妥妥破百万——只要在流量中“动些手脚”

从前辈口中的“不上道”,到彻底摸清行业“深水区”,阿K仅仅花了两年时间。这两年,也是互联网陷入“流量崇拜”的两年。

这事儿有点像皇帝的新衣,彼此各取所需,看破不点破。”阿K告诉我们,有时候甲方市场部对流量中的“猫腻”也心知肚明,但他们也需要拿到好看的数据向上头老板报功领赏——在不了解行情的情况下,数据是判断效果的硬指标,流量飙升,数据飘红,品牌爸爸自然喜笑颜开。

实际上,像阿K这样的从业者只是圈中一隅。走流量造假这条“捷径”,有时候是另一种“穷途末路”。在这个畸形生态中,自媒体在行业潜规则的影响下被裹挟着同流合污,弄虚作假;品牌金主陷入“效果与投入”的陷阱当中,千金买流量却难有转化;内容生产者的核心竞争力被不断锈蚀,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局——所有游戏参与者都陷入了“囚徒困境”。

水面之下,究竟是谁在推动着地下流量造假产业的运作?谁在为互联网的虚假流量买单?谁在追逐泡沫中不断构筑着虚幻的自我价值?「腾讯防水墙」从互联网刷量产业形态及背后需求者的视角切入,揭秘这个鲜为人知的地下生态。 

(一)潜在水下的“流量制造工厂”

流量,是互联网行业的基础资源,本质上是潜在用户的注意力。随着流量转化变现产业的强势发展,“流量高地”成了各方争夺、厮杀、混战的草莽江湖。与此同时,“刷量”也逐渐被地下产业的投机者深挖成金钱和欲望的深坑。

所谓“刷量”,指的是利用自动化或人工手段,提升网站、社交媒体等目标对象的流量——包括浏览量、粉丝量、转发量、评论量、点赞量、点击量、收藏量、订阅量、人气值、直播礼物、播放量……就连各种投票活动,都可以通过砸钱“刷”出个榜单第一。

对于深谙市场需求的黑产分子来说,刷量是一场进行中的狂欢盛筵。在巨额利润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地下产业从业者涌入这支刷量大军,一个个游离在法律边缘的刷量平台应运而生。这些刷量平台,通过各种自动化以及人工手段制造或聚集流量,在黑市中分发、售卖,一跃成为地下产业链变现的上游。

某刷量平台上的网站公告

图:某刷量平台上的网站公告


以地下某个规模中等的刷量平台为例,该网站采取会员充值下单的自助模式,提供超过100多种互联网不同业务的刷量服务——从大热的微信公众号、电商平台,到相较冷门的育儿类论坛、法治类博客,分门别类,应有尽有。从建站到现在,该刷量平台的注册用户已达到3500+,月均刷量次数达到亿量级,短短半年收入逾百万元

平台上会员充值金额动辄上千

图:平台上会员充值金额动辄上千

从订单信息来看,在整个行业中,被刷最多的数据依次是:文章阅读量、电商评价、帐号加粉、直播加人气、转赞评其中,阅读量被刷最多的产品是微博。微博之所以成为刷量的重灾区,一方面是因为微博在某种程度上默许大V及营销号为制造话题和热度,买阅读量上热搜的行为;另一方面,这些尝到了刷量甜头的用户,又会从黑产平台提交其他刷量订单(如粉丝、刷评价、刷点赞等),制造全面的虚假繁荣。

阅读量是黑产刷量的主战场

图:阅读量是黑产刷量的主战场

黑产江湖中,黑吃黑、骗中骗的事情并不鲜见,在刷量交易中尤为明显。根据跟踪调查,该刷量平台上还存在不少“缩水订单”。譬如,某公众号运营者最近下重本刷量,明明下单了8w+次阅读量,结果文章最后只有2w+次阅读量——花了两千多块的大订单,足足缩水了70%尽管吃了大亏,客户通常也只能往肚子里咽,毕竟做的本来就不是明面上的事情。

刷量交易中的欺诈

图:刷量交易中的欺诈

防水墙监控分析到,该功能完善、刷量类型齐全、收入惊人的平台,仅仅是某黑产大户的刷量地下帝国的其中一个分支站点在这个平台背后,流量造假和分发的全局规模和量级,几乎深不见底。

自动or手动下单,任君选择

图:自动or手动下单,任君选择

就在这一座座“流量制造工厂”的隐秘炮制之下,一个个“过亿播放量”轮番上演,一个个“10w+阅读量”屡见不鲜。在刷与被刷,有人晋升“流量担当”,有人赚的盆满钵满,有人的推广资金付诸东流,有人深陷于虚假刷量的利益怪圈里难以抽身。 

(二)屏声息气的“游戏参与者”

据防水墙分析,刷量需求者的地域性比较明显,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其中,广东、北京两地的刷量人员规模遥遥领先。这与地区经济的发展不无关系——互联网经济发展的良田沃土,必然也是黑色产业疯狂滋长的温床。

全国刷量人员地域分布

图:全国刷量人员地域分布

在这趟追逐虚假流量的高速列车上,将所有角色一字排开,会发现他们身份不同,刷的对象不同,动因也各不相同。据调查,刷量平台上的忠实客户,也就是具有强烈刷量需求的人群,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代理、自媒体运营者,以及网络公关公司。

1. 刷量代理

任何一个产业发展至成熟阶段,都会衍生出不同层级的“掮客”。所谓刷量代理,也就是有偿帮助更下游的客户完成刷量需求的中介。刷量代理通常都会与一些刷量平台维持长期合作关系,他们从下游客户接到订单,再通过上游刷量平台完成需求,从中赚取差额。

代理,通常是刷量平台上的VIP会员

图:代理,通常是刷量平台上的VIP会员

在某刷量平台上,充值金额超十万元的客户,清一色都是代理。据防水墙监控,在近半年时间里,其中一个大代理就在平台上陆陆续续充值了25w+用于刷量,从电商刷评价到社交官号粉丝量,从广告信息转发量到客户端新闻阅读量,该代理所下的刷量订单,对象几乎都是当今互联网的火爆业务。互联网市场旺盛的刷量需求,由此可见一斑。 

2. 自媒体运营者

“XX新媒体”是某刷量平台上的常客,该自媒体将自身定位为“视觉文化探索的先行者”,并在百家号、UC大鱼、今日头条、微信、天天快报、一点资讯等各大平台上都开通了自家的公众号。除了每月发布6~8篇原创性文章以外,该自媒体还有一个隐秘任务——每个月风雨不改地在某刷量平台上充值1万元,用于为自家公众号刷粉刷量。

众多自媒体在平台上砸钱刷量

图:众多自媒体在平台上砸钱刷量

据调查,像“XX新媒体”这样有强烈刷量需求的自媒体不在少数。究其根本,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刷阅读量——平台推荐——影响力变大——吸引广告主——刷广告点击量——获广告佣金。

这也侧面反映了行业的一个残酷现实——很多自媒体运营者都苦于平台上的作品无人问津,能够凭借原创、优质内容来收获流量的,始终是少数塔尖的人。以公众号自媒体为例,没有阅读,推荐量就上不去,没有推荐,阅读量就更少,这样就陷入了死循环。在互联网“流量为王”的躁动下,加之众多耀眼成功案例的刺激,不少自媒体作者投身寻求刷量的“加持”。

除了自媒体,在刷量平台的“月活用户”中,甚至还惊现某坐拥百万粉丝的官媒、某一线城市的警方官号。可见,就算没有利用公众号赚钱的打算,也有迫于上头KPI压力的动因。 

3. 网络公关公司

进入公关行业的这两年来,阿K能明显感受到行业竞争愈加惨烈。为了竞标成功,各家公关公司不断在降低对甲方的报价,甚至安排上了“自杀性竞价”。要想在保证利润的情况下投入资源真正达成指标,几乎力所难及。

在这种处境下,刷量成了行业内秘而不宣的潜规则。通过与自媒体、KOL、网红大V合谋刷流量、造数据,公关公司通常仅需推广资金的几十分之一,就能呈现出金主爸爸所要求的效果这个惊人的投入产出比,足以让包括阿K在内的许多投机者屡试不爽。

这种公关广告代理的套路,对应的是广告主的无奈。现在电视、电梯、报纸等以传统媒体为载体的广告已趋向饱和,大多数广告主只能顺着风向,转向像微博、微信这样的新媒体广告。

然而地下网络刷量产业猖獗不止,大量冗余的劣质流量、低成本的掺水数据,也让数字广告行业遭受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看着报表上各种乐观的曲线,广告主根本摸索不到用户的消费规律。最终,品牌金主陷入要么“白花钱”,要么“有钱没地方花”的两难境地

4. 以黑觅黑,刷量in all

有利可图之处,从来不乏逐利之人。防水墙对流量需求方进行关联追踪,发现这些购买了刷量服务的客户,大多还涉足了其他各种互联网黑产,包括恶意营销、广告任务平台、网络黑公关等等,可谓是全方位掘金的“全栈式黑产玩家”。在错综复杂的黑色产业中,往往是资源共享,相辅相成。只要他们掌握了足够的流量资源,就能从更多下游黑产中掘金。

Clipboard Image.png


打赏我,让我更有动力~

0 条回复   |  直到 2018-8-20 | 1443 次浏览
登录后才可发表内容
返回顶部 投诉反馈

© 2016 - 2024 掌控者 All Rights Reserved.